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红枣文化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一家之言:200型棉花企业的“逆市”之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2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次数:307

    从2003年国家规范棉花市场,小轧花厂升级换代,各产区征地建房普遍兴起200型加工企业。跌跌撞撞走过了几年,期间虽也有辉煌,但更多的是忧患和成长的烦恼。终于用金钱和精力换了些经验,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就赶上了2008年这场经济危机,银行不贷、政策不救,这支由农民拼凑起来的庞大队伍还没有完全脱产就要覆灭。

  农民很穷,但很想致富,也一直在努力。几家或十几家通过向亲朋转借、抵压贷款凑上七八十万完成了由小黑轧花厂向正规加工企业的改造。几乎每一个股东都压上了全部的积蓄和希望。沧州某企业张总说,他的厂建于2004年,建厂之前他本有一家小轧花厂,属于家庭企业,厂子赢利是每年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完成向200型企业改造,他以2万元的低价转让了自己的机器设备,加上多年积蓄5万元,又向亲戚借了3万元,凑了10万元与其它9户村民共投资100万元征地10亩,建起了一家200型企业。当时的机器、厂房、检验设备等花去85万元,仅剩15万元流动资金。因为发行不提供收购贷款,收购棉花所需款项完全依靠高利借贷、农村信用社贷款等方式筹措。

  “谁说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张总感觉很无奈。严格意义上,200型企业的黄金时代也仅有一年,那就是2003年,但他们没有赶上。2003年是国家刚刚推行200型企业,多数的农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有极少数有实力、信息灵通脱胎于小轧花厂的小老板迅速购置了200型打包机、80—120片轧花机、地磅等“先进设备”,并向工商局注册,成了合法企业。企业成了正规军,心态和经营方式自然也跟着提高。掺杂使假绝迹了,混级混等少了,信誉度也提高了。那一年,纺织企业和棉商拿着现款等在企业的办公室里,逼着把皮棉优先出售给他们,200型企业的赢利很是可观,效益好的达到200—300万,效益一般的也都回了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04 年,新上马的200型企业雨后春笋般遍地扎根。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成了英雄,后来者也只能是庸庸碌碌,微利或亏损成了大多数企业的宿命。很多人把失败归因于“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却很少有人去思考真正的原因。大多数人都能赢利的市场肯定是不健全的市场,做市场的常胜将军除了先进的机器设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不断地技术创新一样也不能少。急功近利,竖起个厂子就想赚大钱的心态必须改正。

  让人欣喜的是,尽管微利,尽管亏损,绝大多数的 200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倒下,且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河北宏昌棉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某说,他们企业每年赢利10—20万元,每个股东平均1—2万元。因为赢利太少,一些股东曾希望把企业转包出去,这样既可保证稳定的收入,又可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可他却不这样想,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现在放弃了,那将永远是一个失败者。他举了一个例子,当地有一家百货公司8年没有赢利,却越战越勇,现在是当地最大、最讲信誉、效益最好的企业。他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然而,市场似乎不给他这个机会。2008年的这场风暴差点彻底断送了他的企业,春节之前,亏损已达到30多万元,如果这些钱赚不回来,每个股东将背负几万元的债务,那下一个年度一定不会再有人同意让他继续经营这家企业。好在国家收储让春节之后的棉市有了转机,他们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挽回了损失。郭总说,如果不是这几年摸爬滚打,春节之后的战果他连想也不敢想的。据他说,当地许多200型企业都抓住了春节之后形势好转的有利机会,不同程度挽回了些损失。

  让200型企业想不通的是,他们解决了那么多农民剩余劳动力,市场经验也日渐成熟,如果再有个三五年,很多企业都能成熟起来,今年,政策却只帮400型企业,在“逆市”迎来了春天,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200型呢,要在向400型企业改造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自生自灭。其实,在今后的市场之中,400型企业占据了主流,作为最深入棉产区,离棉农最近的200型企业仍是市场的有益补充,不能缺少。

  挺住,别趴下,200型企业!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