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种植技术 » 种植栽培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红枣浆烂果病需周年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9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76
    枣浆烂果又名枣黑腐病,褐斑病等,是我国北方枣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河北省及河南、山西、北京等地发病日趋严重,流行年份病果率达50%以上,甚至绝收。

    一、病害发生规律及特症

    据近几年来有关科技人员调查、鉴定表明,造成浆烂果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多数的浆烂病害是由壳梭孢菌引起的。前期受害的枣果先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变色斑,边缘较清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部稍有凹陷或皱褶,颜色也随之加深,变成红褐色,最后整个病果呈黑褐色,失去光泽,病部果肉为浅土黄色小斑块,严重时直至全部果肉变为褐色,最后呈灰黑色至黑色。病组织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后期(9月份)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长椭圆形病斑,果肉呈软腐状,严重时全果软腐。枣果出现症状后2~3天即提早脱落。当年的病果落地后,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许多黑色颗粒色,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原寄生范围广,杨树、柳树、榆树、刺槐、苹果、梨等树种均可为病原寄主,散发出的病原孢子导致枣果致病浆烂。枣进入后期,病原侵染的枣果更易导致枣果发病。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原具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致病菌侵染期为枣树的整个生长季节,前期侵染,后期发病。另外,由毁灭性茎点霉菌引起烂把(即果柄腐烂)、由细链格孢菌为害引起的在果皮上出现黑斑(也称黑疔)也属浆烂果的范畴。以上三种病原菌可单独侵染,也可混合侵染。

    病原菌以菌丛、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果和枯死的枝条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伤口、自然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原菌在6月下旬落花后的幼果期开始侵染,并处于潜伏状态。到果实接近成熟时才发病,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早的病果提早落地,当温度高时,又会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此期的潜育期为2~7天。

    发病早晚、轻重和当年的降雨次数和枣林空气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阴雨天气多的年份,病害发生早而且重;反之,则晚,而且也轻。尤其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连续阴雨天气的时间多时,病害就可能暴发成灾。此外,树势较弱的果树,发病早、重;枣树行间种植矮秆作物的,通风透光好、湿度小,发病轻;受盲椿象、桃小食心虫危害造成的伤口,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也重。

    二、周年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间作,增施有机肥,提高枣树的抗病力。营养条件是枣树生长、结果的基础,施肥管理的好坏从多方面影响枣树的发病率。首先应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和钾、钙等肥料的使用,以提高枣树的抗病力。

    2.调节树体营养,加强冬剪和夏剪。以夏剪为主、结合冬剪,培育良好的树体结构,疏密得当,改善枣树地内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枣园管理,提前做好杀灭病原方面的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施用杀菌剂杀灭浆烂果病的病原。收获后及时清洁枣园,将落在地上的浆果深埋,以减少病原。早春刮树皮,结合冬剪,剪除枯枝、虫枝,并集中烧毁。

    4.药物防治。发芽前及时喷3~5度石硫合剂或喷一遍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能杀灭树体上越冬的病源。对老病株和重病区的枣园,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合防枣锈病喷施石灰倍量式200倍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药3~4次。发病前后可选择触杀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进行防治。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