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氯碱:技术进步成就斐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1107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行业总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内自主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置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已成为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能够自行制造烧碱、聚氯乙烯大型核心设备离子膜电解槽以及100立方米以上聚合釜和离子膜的国家,聚氯乙烯生产过程废弃物治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电石法聚氯乙烯向大型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文雷介绍,10年间,氯碱工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行业结构调整。目前,不少规模以上氯碱企业产品、质量、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以及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并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氯碱主要产品烧碱产量从2002年的823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466万吨,聚氯乙烯产量从2002年的338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295万吨。

  而最为重要的是,10年来我国氯碱行业技术进步成就卓著。

  首先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我国烧碱生产工艺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先进的离子膜烧碱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据行业统计,与2002年国内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31%相比,2011年占比达到了88%。与此同时,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水银法、石墨阳极工艺基本被淘汰,普通金属阳极法工艺所占比例逐步减少,已从2002年的69%下降到目前的11%。

  在聚氯乙烯生产中,与2002年相比,目前电石法、乙烯氧氯化法和进口原料法在我国均有生产装置。

  其次,技术装备走向大型化、系列化。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已成为氯碱行业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目前国内所有新建和扩建烧碱装置全部采用离子膜法生产工艺。截至2011年底,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共制造承揽约1200万吨/年离子膜电解槽工程项目,占据国内离子膜烧碱产能的半壁江山。

  特别是山东东岳集团经过8年自主研发,幅宽1.35米的氯碱用离子交换膜于2009年9月正式下线,并于2010年5月在沧州大化黄骅氯碱厂正式开始工业化应用,打破了美、日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

  行业还自主开发出了20万吨/年国产化聚氯乙烯成套技术装备,实现了大型聚氯乙烯生产从工艺到设备的全套国产化,极大地提高了聚氯乙烯生产的自动化以及安全环保和节能降耗水平。大型聚氯乙烯聚合釜也实现了国产化。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自主研发出135立方米聚合釜工艺技术,标志着我国大型聚氯乙烯聚合釜研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10年来,国内烧碱生产装置平均规模已经从2002年的约6.5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18.9万吨/年,规模在20万吨/年以上企业的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72.2%,5万吨/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97.7%。

  张文雷同时表示,10年间,我国氯碱行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视技术创新,不仅节能降耗水平不断提高,原材料、能源消耗也显著降低。行业平均吨碱综合能耗从2002年的1340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389千克标准煤(注:2006年以前电力折标准煤系数以0.404千克标准煤/千瓦时计),30%烧碱吨碱耗蒸汽也从2002年的2.72吨下降到2011年的0.62吨,使得我国氯碱行业整体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另外,循环经济也推动了氯碱行业的环保升级。目前,采用膜法脱硫酸根技术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干法乙炔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结合成为综合节能、降低污染的重要途径,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回收利用技术、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及VCM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工艺等都有力促进了氯碱行业环保水平的提升。

  张文雷还强调,氯碱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聚氯乙烯反倾销终裁胜诉是重要的因素。2002年3月,鉴于国外聚氯乙烯企业通过降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倾销、严重危及国内产业发展的局面,业内重点企业代表中国聚氯乙烯产业向原外经贸部提出反倾销申诉。2003年9月,反倾销终裁获胜不仅使产品价格回归合理,使国内受损害企业得以恢复,还为产业结构调整赢得了时间,给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了空间。(郁红)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