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市场行情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陕西铜川:现代特色农业在铜川快速起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465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富民强市”,以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确保完成农民增收和粮食总产量任务为目标,以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为支撑,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为保障,大力推进实施“258”行动纲要(2项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8%。5个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情安全,推进城郊四创和210国道农村段综合整治。8项措施是:抓项目、抓招商,抓创新、抓示范,抓调度、抓考核,抓作风、抓落实),使现代特色农业在我市快速起飞。

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我市着重强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抓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紧紧抓住中省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资源型转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省农业厅与市政府签订的《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农业战略合作协议》,精心谋划了一批大项目,多次到省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主动邀请十多个省内外大型农业企业前来考察投资,与伊利集团就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进行了几十次对接,仅见面就达十余次。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果:一方面,成功引进了伊利集团万头奶牛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1000亩,建设规模在全省领先。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使我市奶牛存栏量再翻一番,而且有望下一步配套跟进建设鲜奶加工生产线,促进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园区项目争取工作获得重大突破,今年共争取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个,仅省级扶持资金就达到3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抓农业示范点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从今年起把“抓点示范”作为抓农业工作的基本方法,建立了各个层面、各个行业、涵盖各项重点工作的示范点100个,定数量、定地点、定目标、定措施、定包抓人员,保持3年不变。同时,对包抓的示范点都尽量进行整合,聚集到农业园区,争取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三是抓考核,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推行各负其责、层层推进、步步落实、考核兑现的工作责任制。通过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干得好的,干得快的,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扎实的措施,科学的方法,有力促进了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以地膜玉米为特色的粮食高产创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宜君县被列为部级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耀州区、印台区被列为省级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依托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支持,在春玉米生产上通过集成推广“换品种、铺地膜、上密度、配方肥、标准化机播”等关键技术,成功破解了提高种植密度与单株产量下降相矛盾的难题,在宜君县春玉米种植密度最高每亩可达到5000株―5500株,相比传统耕作方法整整提高了一倍,亩产随之大幅增长。宜君县春玉米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60公斤,突破了渭北万亩示范片的最高纪录。最高亩产突破了1000公斤,“吨粮田”在宜君县农民手里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宜君县南塔村仅玉米一项,就可达到人均纯收入6000元,占总收入的60%。

养殖业基本实现了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型。畜禽规模化饲养量占到总量的70%以上,高于全省52%的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奶牛、生猪和肉蛋鸡养殖为主的发展格局。养殖业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近年来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坚持实施了补贴政策,不但保持住了整体健康发展的态势,还成功实现了对养殖业资源的整合、重组。第二,通过项目引导、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的带动,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多元化投入的趋势。近5年来,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200多个,大匠、哼瑞等一批规模养殖大场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匠农科集团蛋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单场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单栋存栏量位于全国第一,哼瑞种猪场、瑞丰奶牛养殖场的单户存栏规模在全省排名靠前。第三,推行标准化养殖。广泛开展了部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的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创建部、省级示范场10个,市级示范场16个。通过推行标准化技术,使养殖效益有了很大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广了澳洲进口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母犊出生率达到95%以上,仅实施这一项技术,农民养100头奶牛每年可多赚20万元。养殖业的规模化转型,使科学严密的“程序免疫方法”付诸于实践,动物疫病风险的可控性基本得到解决;养殖规模化,有助于对市场供求的预期判断和解决市场低迷时后续资金的跟进问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以药王文化为依托的中药材产业迈入了新阶段。在具有深远影响的药王文化基础上,我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为了发展中医药产业,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各区县每年列支200-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流通、研发、检测基地建设,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签订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为了确保完成新增1万亩的中药材栽植任务,我市在药材种植上重点做了三件事情:第一,转变思路,开展与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对接活动,把栽植面积和品种细化落实到田间地块,保证在总面积增长的同时,促使尽快形成连片规模。目前全市已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5个,较去年新增7000亩。第二,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在王家砭村推进建设了中药材种苗繁育和栽植示范园,争取认定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个。第三,召开了中药材栽植现场会,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在铜川建立了中药材试验基地和教授工作站,引进亳州新科药材种苗生产有限公司在铜川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全市中药材面积达到48万亩,其中野生面积40万亩,人工栽植8万亩。

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新亮点。近年来全市共落实农机具补贴资金56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6亿元,补贴农机具8大类60多个品种2万台(套),使1.8万户农民受益,补贴种类已经基本涵盖了设施养殖、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的各个领域。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利用率达到62%以上。推行“畜沼肥果药”配套的有机农业模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3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9座、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6处、沼气后续服务网点99个,覆盖率达到40%。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区县通过了整县环境评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数达到62个、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个。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园2个,农家乐197家,休闲农庄11个,从业人员约有5200人,年接待游客量10万人次。

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有了大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7家。农业农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带动农户3.6万户。全市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12个,其中15个合作社达到省级百强社标准,35个合作社达到市级示范社标准,拥有注册商标37个,兴办经营实体67个,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18个,带动非成员农户2.3万户。全市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5.08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48%。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