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加工技术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城镇化重在进城农民稳定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15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次数:290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居民户籍限制,这成为中央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认为,“目前农村人均消费能力不到城市的30%,7亿多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很低,如果能在接下去几十年里,将7亿多农民中的4.5亿人转变为城市人口,那中国的内需市场将有一个极大提升。”

  城镇化必然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打破壁垒意味着居民流动性加大。实现自由流动不仅关乎居民生存权利,更是社会财富最大化的重要根基。不能否认城镇化可能对经济带来的促动效果,但城镇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给经济“旺火”再续上一把柴火,而关乎改善更多农民生活的根本问题。

  就现有条件来看,农民进城,兜里不揣上几万十几万块钱,就算过去严格的二元户籍政策完全放开,也未必引得农民的多大兴趣,毕竟能好好过日子才是首要因素。实际上,近年来进城安家落户的农民中,相当一部分生计问题的解决并非源自当地经济发展延续结果,而是凭借在外地多年务工的积蓄。

  去年底,金融危机后,珠三角一些企业因订单减少不得不减产或停产,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记得当时还有人在为农民工家里有田,心里不慌叫好。殊不知,在打工经济思潮之下,许多农村的田地要么转交给老人打点,要么干脆抛荒。过去,我们讲失地农民,只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因经济发展而被动失去耕地的农民,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主动失去耕地的新失地农民。因为多年打工经历,使他们习惯了城市化生活,加之种田收入仍旧较低,对种田既无兴趣,也从来不愿去思考当一位如同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城镇化意味着更多农民兄弟的城市梦将变成现实。但梦想从脑海中真正走进现实,必须依赖收入。就国内整体就业形势来看,东部沿海省份、内地大城市不仅机会要多,而且待遇相对较高。相比之下,一般城镇无大的经济基础支撑,缺乏主动消化进城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这也“逼”着相当一部分进城农民不得不延续“候鸟”生活方式,即在城市购房后,春出冬归依旧在外打工。表面看来,农民进城与在外务工仅仅多了套房,实际上因为拖家带口,各项开支压力陡增。如果缺乏稳定的工作,没有更多的稳定收入来源,进城意味着选择风险。

  一直以来,政府对就业统计往往忽略了农民工,这也使得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实际就业状况缺乏第一手资料。城镇化在多大程度助推社会发展,不能仅仅图一时的经济发展之快,否则,农民因进城被掏空腰包后,生存问题将会长期困扰这些家庭,甚至导致返贫。简而言之,要努力为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让农民有钱可赚,这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安康和谐的重要基石。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