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红枣文化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专家建议:用制度确保“农民工日”更有生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29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次数:579

    重庆设立我国首个农民工日赢得各界称赞,但部分专家同时也指出,要让“农民工日”具有生命力,必须从破除农民变市民的制度屏障入手,让农民工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我们农民工终于有自己的节日了。”在重庆某建筑公司打工的农民工吴平高兴之余,也谈到自己在城里务工最忧心的两件事,一怕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时生活无保障,二怕春节回家火车票高价难求。

    农民工吴平的担忧折射出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我国约2亿的农民工大量还处于“离土务工”状态,为城市创造财富却无法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形成春节回家难、留守儿童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据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介绍,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并由此导致的城乡差异化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是造成目前农民工“候鸟型”经济方式流动的根本原因。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关北农民工、改变农民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一个“农民工日”就能改变的。如果不在政策层面消除歧视性待遇,奢望通过一个“农民工日”就能改变农民工所遭遇的种种歧视和偏见是不现实的。

    “解决农民变市民的制度空白问题,让农民工越来越容易地‘弃土进城’,远比设立农民工日更加重要,也更有待于施行。”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戴祯龙还表示,设立农民工日,除了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也应该激发农民工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机制。农民变市民首先要农民工在城市能有稳定的工作,而根据重庆市的发展规划,15年后将再缔造20个年产值过500亿元的大企业,但这样最多能解决20万农民工的就业,对需要就业岗位的几百万农民工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农民工自身创业显得尤为重要。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