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业目前已成为我省某些山区、丘陵地带的支柱产业。而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和病虫的严重发生,枣果经济效益大打折扣。通过调查,枣芽象甲在山西临汾永和、晋中等枣区猖獗成灾,已成为枣果生产的大敌,直接影响枣农种枣致富的积极性。
1、分布与为害
枣芽象甲别名枣飞象、芽门虎、顶门吃、尖嘴猴、土猴、黑虎等,属鞘翅目、象甲科。
1.1分布 全国大部枣区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甘肃、辽宁等省,北方山区枣园比较严重。该虫除危害枣树外,还危害苹果、梨、桑、杨树和棉花、大豆等植物,以枣受害较重,危害重时,可使枣树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1.2为害特征 枣芽象甲以成虫取食枣树的嫩芽和幼叶。此虫早春出土,首先为害枣树嫩芽,是枣树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害虫,虫口密度大时,严重时能将嫩芽和幼叶全部吃光,如同休眠期一样,长时间不能正常萌发,枣农俗称“迷芽”,造成二次发芽,大量消耗树体营养,导致枣树开花结果推迟,结“末棚枣”(指枣树坐果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所坐的枣,相对于头棚枣、中棚枣,其果个较小,成熟度低),产量低、质量差。幼叶展开后,成虫继而食害嫩叶,将叶片咬成半圆形或锯齿形缺刻。幼虫生活于土中,为害植物地下部组织。
2、形态特征
成虫 体深灰色或土黄色,长4~6mm,头黑色,触角肘状,棕褐色,头宽、喙短,喙宽略大于长,头部背面两复眼之间凹陷,前胸背板棕灰色,足腿节无齿,爪合生。体黑色,腹面银灰色。触角膝状11节,端部3节略膨大,着生在头管近前端。前胸宽略大于长,两侧中部圆突。鞘翅长2倍于宽,近端部1/3处最宽,末端较狭,两侧包向腹面,鞘翅上各纵刻点列9~10行和模糊的褐色晕斑。腹部腹面可见5节。
卵 长椭圆形,长0.6~0.7mm,宽0.3~0.4mm,光滑微具光泽,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褐,孵化前,黑褐色,堆生。
幼虫体长5~7mm,头淡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色,胴部乳白色体乳白色,肥胖各节多横皱,略弯曲弯纺锤形,无足。
蛹长4~6mm,略呈纺锤形,初乳白后色逐深,近羽化时红褐色。
3、生活习性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冠下5~50cm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开始上移到表土层活动、为害,老熟后在3cm左右深处,作球形土室化蛹。化蛹期在4月中旬前后,蛹期12~15天。成虫羽化后一般经4~7天出土,4月中旬田间始见成虫,在羽化初期,气温较低,成虫善攀缘,一般喜欢在中午取食为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亦是为害的高峰期,成虫具假死性、群集性。成虫多沿树干爬上树活动为害,以10~16时高温时最为活跃,可作短距离飞翔,早晚低温或阴雨刮风时,多栖息在枝杈处和枣股基部不动,受惊扰假死落地,恢复活动后爬行上树。昼间气温高时惊落至半空则飞起,或落地后飞上树。成虫发生期间约1个月,食枣芽和嫩叶,但随着气温的升高,成虫有多次交尾的习性,交配后2~7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枣树嫩芽、叶面、枣股、翘皮下及枝痕裂缝内,数粒成堆产在一起。每雌可产卵12~45粒,产卵期5月上旬~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卵期20天左右,5月下旬开始陆续孵化,幼虫孵化后坠落于地,潜入浅土层,取食植株嫩根等地下部分。9月以后,入土层约30cm处越冬。
4、测报及防治方法
4.1加强测报工作,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预测预报从4月上旬开始,逐日进行成虫出土情况调查,调查方法有二:
①调查地面单位面积上成虫的羽化孔数,当发现成虫羽化出土进入盛期时,应立即进行防治。
②早晨或傍晚在树冠下放一块塑料布,然后振树,将成虫振落于塑料布上,统计单位面积的虫口密度。
4.2防治方法 由于此虫发生期长,抗药性强,一般药剂防效不佳。以往,枣农用杆击法防治,费工费时,伤枝落花,影响产量,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叶、花皆光,红枣绝收,损失很大。因此应采用树上防治与树下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相结合,并注意有效药剂的综合防治方法。
4.2.1树下防治 枣芽象甲成虫出土后,多爬行上树,在未取食之前一般不飞翔。根据这一习性,在枣芽象甲出土前半个月,结合枣尺蠖的防治,于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带,下部周围用土压实,干周地面喷洒药液或撒粉,对两种害虫均有效。刮去树干20~30cm宽的老皮一圈,用20cm宽的塑料薄膜在树干距地面0.7m左右处绑一圈,薄膜上部向下反卷,并在膜中部用2.5%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浸绑毒草把,阻止枣芽象甲上树,消灭在为害之前。
在零星植株上发生的枣芽象甲,可采用杆击法。在成虫羽化期,利用该虫假死性,早上和傍晚有露水成虫不活泼时,树冠下铺塑料布,杆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震落成虫,集中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成虫出土前,结合长效杀虫药带防治枣步曲,阻止或毒杀上树成虫。树下喷3%辛硫磷粉,或5%西维因粉,每(667平方米)1.5kg左右,每3~4天震落1次上树的成虫,以使落地成虫中毒死亡。
土壤处理: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上树时,用25%对硫磷胶囊剂200~300倍液,喷洒树干及干基部附近的地面,干高1.5m范围内为施药重点,应喷成淋洗状态;也可用其他残效期长的触杀剂,高浓度溶液喷洒。或在树干基部60~90cm范围内需撒药粉,以树干基部为施药重点,毒杀上树成虫效果好且省工,可撒1.5%甲基1605粉剂或5%倍硫磷粉剂、4%地亚农粉剂、2.5%敌百虫粉剂、3%磷胺粉剂等,每株成树撒150~250g药粉,撒后浅耙一下,以免药粉被风吹走。喷药或撒粉之后,最好上树震落一次已上树的成虫,可提高防效,减少受害。本项措施做得好,基本可控制此虫为害。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利用辛硫磷300倍进行地面封闭,喷药后浅翻土壤,以防光解。
4.2.2树冠喷药 根据测报,在成虫发生盛期(约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期,树上喷25%杀虫星1000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树,52%农地乐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5000倍液,防治成虫。均有较好防效。成虫上树为害期,为提高防效,树干基部附近地表和树干上也应喷药,喷完药之后震树使成虫落地,再向树上爬时增加接触药剂,提高防效。为了增加枣吊,数量,促进枣叶生长,提高座果率,可在药液中加0.2%~0.3%的尿素和0.1%磷酸二氢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