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粮间作的关键技术,就是调节好枣树与间作物之间争肥、争水、 争光的矛盾,以达到枣粮的互惠、互利,实现枣粮双丰产。
1.掌握适当的栽植密度。行距大小对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和风速都有明显的影响,也是影响枣粮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栽培目的,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以枣为主的行距6米为好,以粮为主的行距15米为好,枣粮兼顾的行距8米为好。
2.选择适宜的栽植行向。行向对枣树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南北行向栽植枣树,冠下受光时间较均匀,日采光量也大于东西行向的日采光量。因此,一般以南北行向栽植枣树为好,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3.适当控制枣树高度。树体高度与接受直射光量多少有一定关系。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树体高度应控制在6米以下,所以定干高度应在1米~1.5米为宜。
4.合理修剪,控制树形。据考察,树冠形状对枣树和间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树冠郁闭,枝条拥挤通风透光不良,结果部位外移,座果率下降,并且加重了对间作物的影响。因此,树冠形状以疏散开心形为宜。
5.间作物的选择配植。选择适宜间作物进行合理的配植,是调节枣树与间作物“三争”矛盾的重点技术之一。 选择的间作物应具备物候期与枣树物候期相互错开、植株矮小、耐阴性强、生长期短、成熟期早的特点。根据实践经验,以下几种作物比较适合间作
(1)麦类。包括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等,这类粮食作物植株小,根系分布浅,且物候期与枣树物候期相互交错,是枣粮间作理想的作物。
(2)豆类。包括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等,这类作物植株矮小,耐阴性强,生长期短,成熟又早。而且有自行固氮作用,是与枣树实行间作较好的作物。
(3)杂粮类。包括玉米、谷子、芝麻、花生和棉花等,都可和枣树间作。但必须搞好合理布局和配植,因为这些作物都是喜光作物,但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存有较大差异。与枣树间作时,在靠近枣树的一侧, 先播种几行豆类作物,然后再播种谷子、玉米、芝麻、棉花等。 采取“矮-高-矮或矮-中-高-中-矮”型的配植组合,既有利于通风透光, 满足间作物对光照强度、采光量的要求,又有利于缓解枣树与间作物争肥、争水的矛盾,还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及便于树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