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连绵,山路弯弯,6月4日,在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蔡峪村的枣林间,60岁的王永春在给甜枣树摘芽,成片的枣林氤氲着悠悠枣花香。最近几年,通过发展甜枣种植,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每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在蔡峪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王永春在管理枣树,树下到处是碎石。
棘子树嫁接甜枣枝,果子的甜度高
蔡峪村是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隶属于桥沟中心村,12座大大小小的山岭环成一圈,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隔绝,也挡住了村民致富路。
6月4日,赤日炎炎。记者走进群山环抱的蔡峪村,眼前出现的是绿油油的山岭,山上遍布着一棵棵一人高的枣树,顺着山势分布,枣树下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块。
此时正值枣树开花的季节,顺着蜿蜒的山路抬步上山,漫步在枣林间,枣花香随着微风入鼻。在村北的马鞍山上,王永春正顶着烈日给枣树掐树芽,好让结出的果子个头大一点。这种枣树他们称为甜枣,他指着树桩一处接茬处说,甜枣的母桩便是棘子树,后来嫁接了甜枣枝,用棘子树嫁接的甜枣果子虽个头不大但甜度高,甜枣因此而得名,这样的枣树更加抗旱、耐病虫害。甜枣树就着棘子树原本位置不用挪动,这也是甜枣树分布不均的原因。
蔡峪村首席代表王玫征指着环绕村子漫山绿色的山头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着甜枣,不但没有占有耕地,反而将荒山开辟出来进行了绿化,一举多得,仅是马鞍山上就种植了500多亩,现在全村共发展甜枣4000亩左右。
年收入四万多元,摘掉贫困户帽子
蔡峪村缺水,山上遍布碎石,土壤浅薄,种什么都很难成活,唯独生命力顽强的棘子树活了下来,成片蔓延。
60岁的王永春世代生活在蔡峪村,大半辈子都在“石头窝”里“掏棘子”。棘子根系发达且十分耐旱,连除草剂都难以剿灭,是当地村民开荒的天敌。没想到这让人头疼的棘子有一天会变成让他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在种枣树之前,家里种的是地瓜、玉米等农作物。靠天吃饭,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只有三五千元,连基本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是村里的贫困户。”王永春说。
村里大部分村民的生活状态与王永春家如出一辙。王玫征告诉记者,全村近300户,口粮田不足千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只能种地瓜、花生、玉米等。至2014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仍达到154户,村集体收入为0。
蔡峪村种植甜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村里生产队大队长的马兴玉提出一个想法,在棘子树上嫁接甜枣,既可以卖枣还可以酿酒,当时村民们觉得枣树长大了遮阴,影响经济作物生长,枣树都砍了。
尽管知道棘子树嫁接甜枣不但能绿化荒山,还能带来经济收益,但真正把这种理念灌输到每一个村民心中,依旧花费了数十年时间。直到2000年前后,历经无数次试验,嫁接甜枣的观念才终于在蔡峪村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2001年,看到村里有人在棘子树上嫁接甜枣,王永春也要了几根枝条嫁接了几棵,想留着自家吃,后来枣吃不了便赶大集卖,收成比种地要好。“2005年前后,村里开始大量发展甜枣,我也嫁接了不少。”王永春说,甜枣管理简单,基本不用农药,他们老两口就能管理,每斤枣两三元,每亩地收入4000至5000元,一年下来收入4万元左右,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省里来专家指导种植,产量提高
王永春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社统一为基地和农户提供优良种苗、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及必要作业服务,农户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管理,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另外合作社对外联系收购商,统购统销。甜枣糖分高、不仅本地的客商不断,临沂、济宁、日照、上海、南京等地的客商也纷至沓来,根本不愁卖。
更让王永春省心的是,当地政府请来了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专家们每个月都会进村,教给村民如何用药、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以前我们种枣树用的就是土办法,现在专家来了,我们种枣也开始科学管理了。”王永春笑着说,每个芽上留几片叶子专家都会教,留多了枣个头小,留少了影响产量,这是他以前都没有想到的。在专家指导下,枣树的亩产提高了20%至30%,卖价也更高了。
王玫征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的甜枣产业快速发展了起来,仅是蔡峪村就发展甜枣4000亩,带动周边村镇共1万亩。2017年,有客商看中了当地的甜枣产业,承包了村里688亩荒山种植甜枣,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依照当地土办法,种植出来的甜枣品质和产量都不稳定,价格也卖不上去。为推动当地甜枣产业发展,2018年,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党工委与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开展合作,在当地设立了占地210亩的鲜食枣科技示范基地,除了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还开展了新品种的试验和推广,基地集枣树高效生产、示范与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临朐县及山东枣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蔡峪村154户贫困户中仅剩10户继续享受政府扶贫政策。
扶贫冷库已建成,今年投入使用
距离村子不远处,一座500吨的冷库已经建设完成,今年即可投入使用。记者注意到,冷库上标有“扶贫冷库”字样。据了解,这是县财政投资的扶贫项目,准备用于当地的甜枣鲜枣的储存。“这将延长鲜枣的销售期2个月左右,给当地甜枣带来价格优势。”王玫征介绍,冷库的收益将用于贫困户的帮扶。
为解决长期以来的道路交通、果品储藏和市场销售难题,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蔡峪村还拓宽了生产路、进行了硬化,当地还准备开发枣脯、果酒等产品。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协助村里建起了电商平台,配备了电脑并进行了人员培训,越来越多的当地甜枣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派驻桥沟村第一书记曹洪强给当地甜枣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他告诉记者,他正着手通过供销社平台,帮助村里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等农资,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自从建立了甜枣基地,我们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枣树,而且今年建起了冷库,道路也硬化拓宽了,相信今年一定会有个高收入。”蔡峪村村民丛兴昌高兴地说。本报记者 周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