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娟正在教枣农如何修剪枣树。(资料图片)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左手捏枝条,右手拿剪刀,边讲解,边示范,手起刀合枣枝落,一套动作干净又利落,讲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聚精会神。稷山县枣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改娟忙里偷闲,抬头四周扫了一眼,看着枣农们盘着手、伸着脖、微张嘴、瞪大眼,屏气凝神,她便知道大伙在认真听讲,心里就是一阵享受。
听过王改娟讲课的人很多,有人说,稷山县这15万亩枣树林是王主任的办公室,有人说,是王老师的教室,还有人说,是王技术员的研究室。反正大家都说,30年来,从没见到她离开过这片青翠的枣园。
王改娟和枣林的事得从1989年说起,那年她从山西农大刚毕业,回到稷山县林业局,正好赶上县里推广种植板枣,县里领导都说板枣是个“金疙瘩”。“金疙瘩”好吃不愁卖,但“金疙瘩”病多难管理。“枣疯病”“桃小食心虫”“枣步曲”,各个都致枣树命,老百姓没有一颗“定心丸”,发展枣业举步维艰。
唯一的高材生王改娟所学专业却偏偏是果树,对种枣一窍不通。“果树、枣树都是树,不会咱就学。”王改娟踏上了自学路。白天观察病虫害和枣树生长,晚上翻书查阅资料,向专家学习,向老农讨教。不服输的王改娟愣是从枣树门外汉,修炼成了土专家。
可一上阵,枣农给了一个下马威,大家种枣几十年,听一个女娃娃指手画脚,村里很多人不服气。
王改娟通过观察,选中了加庄村踏实肯干又好学的阴稳学,在高温期支了一招早晚各喷一次水的简单办法,便让阴稳学20亩旱地枣园大丰收。渐渐地,王改娟被大家所认可,手机也成了全县枣农的服务热线,最多一天接到51个“求救”电话。
接到电话,她就得去地里看看,30年间,7个乡镇,15万亩枣园,加起来的行程超过40万公里,王改娟不知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同事们都说:“上班机关碰不到,下班家里难找到。”王改娟却说:“我几句话,或许就是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几年的幸福,能不去吗?”
从破解难种植,到增产量,再到现在的提质量,王改娟累计为广大枣农培训2300余场,编写枣树管理指南200余期,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百万份,邀请专家培训指导、接受来人来电咨询更是不计其数。
在她的指导下,稷山县板枣面积现已达15.3万亩,板枣总产量6000多万公斤,产值达到了6亿多元,板枣畅销全国24个省市,行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还被列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板枣公园”成功获批建设。
“改娟心中一个梦,梦牵是咱老百姓,改娟人生一份缘,缘系板枣甘和甜……”在运城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文艺演出中,稷山县参演的节目《枣农贴心人》,近百句歌词,唱出了王改娟的先进事迹,更唱出了她30年的痴心为民。
记者点评
王改娟痴心枣树、心系枣农、奉献枣业、发展枣乡。30年来,她把枣树当作孩子来爱,用青春和热情把共产党员的风采写在后稷的大地上。在领导眼里,她是枣业发展的“大功臣”,在父老乡亲眼里,她是发家致富的“活财神”,而在家人眼里,她永远是一个不能兑现承诺的大忙人。(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