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他行万里路,访千年树,只为三个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7    浏览次数:406

十年前,补明华便只身进入社会打拼,最初尝试过很多行业,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勤恳与努力,得以在国内某科技公司就职。工作任务重但薪酬还算不错,毕竟行业前景好。

五年之后,就在亲朋好友都期望他“更上一层楼”时,他却选择了辞职创业。“辞职了做什么?”朋友担心地问他。“全国农特产总汇!”补明华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常出差,没几年他已经跑遍了国内的很多城市。那时的他才发现,原来说中国地大物博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便是各地的特产,食物、饮品和饰品等等,但这其中却有很多不为大众所了解,或者很难买到“真特产”。

于是他便决定自己创业,一心想着把全国的农特产都汇集过来,这样就可以让顾客买得到真正放心的特产,并且可以把很多小众的特产推广出去。

“然而现实总是会给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沉重一击。”补明华笑着回忆当时的情况。那时的他“想法大过天”,然而到了真刀真枪实践的时候,却发现寸步难行。

首先就是没有供应商,根本没有人乐意给这么一个“虚无缥缈”的计划提供支持,再者不同特产的生产和销售所需资质也不同,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么“宏大”的事情。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的创业不仅毫无起色,甚至一路还倍受嘲讽。这时,一个合伙人提出:“我老家的枣好像还不错,要不我们去试试?”

“你老家在哪?枣子很有名吗?”

“山西稷山,当地板枣被誉为’中华枣中之王。’”

于是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补明华随着朋友一起来到了山西,正是在这次“出于无奈”的行程中,让他结实了稷山板枣,并且深深被其吸引。

为了深入了解,他第一次走进了千年枣林之中,才逐渐发现这里的红枣和市面上常见的都不一样。

黑红色的枣皮,代表着其绝无仅有的脆皮口感,甚至被赋予了“黑珍珠”的美誉。慢慢地撕开枣肉,竟能拉出一缕亮色的丝,最长的丝甚至达到6CM,这可也是只有板枣独一份的。

把这枣小心地放入嘴中,枣皮在口中炸裂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然后嫩滑的枣肉在唇齿间给人留有回味,那醇厚的枣香味一路蔓延到鼻腔,简直连呼吸都带有枣的香甜。

当天回到住处以后,他就开始查阅资料,原来稷山板枣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大规模种植也有好几百年了。唐宋时期当地的枣农就已经开始用板枣纳粮食税了,其中品质好的更是一直作为给皇帝的贡品,连毛主席吃过都说好呢。

李时珍和孙思邈都把板枣写进药典《本草纲目》和《千金方》了,这食药同材的枣简直是老祖宗留下的绿色宝藏。

“我们还全世界找农产品做什么,这都近在眼前了啊!”补明华决心以后只做稷山板枣,枣正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就这样,他风风火火地做起了稷山板枣的生意,虽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过被合作方欺骗,也有过因缺货而无法维持企业,但逐渐地,补明华也算是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成功,供货与销售渠道开始固定,生活和公司都日趋稳定下来。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初,当时一位特别的姑娘走进了他的店中。“你这红枣和市场上其他红枣有什么区别?种植打农药吗?有没有用药水泡过?有没有硫磺熏过?到底好在哪?”

那时的他感觉被怼得莫名其妙。他只是个商人,把这些东西进来再卖掉就好了,哪用管它种植和加工的过程。“直率”的他想都没想,直接回复道: “既然国家准我卖,那你买就好了呗!”可他万万没想到对方是个较真的主,竟然跟他“杠”上了。

“你们做生意的怎么能这样?不了解产品也敢卖?产品安全出事的案例还不够多吗?难怪中国人连买个奶粉都要买进口的......”

补明华被对方问的哑口无言。

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海中满是白天那位顾客的问题,针针见血,扎进了他内心的最深处。

“自己卖了两年的枣,不要说回报给枣林与枣农什么,就连对顾客都未曾追求更好,实在是惭愧。”他想要以自己的匠心为引,把控枣的每一个环节,将最极致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

这时的他也未曾料到,除了枣,另一段缘分也在悄然开启。

补明华是一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第二天一早,他便关了店门,又跑回到了稷山,这一待便是半年时间。从松土、施肥、发芽、开花、初果和防虫害,再到枣子最后的成熟、采摘和制枣,他全都亲身经历过。

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一日三个枣,健康不会老”。品牌“三个枣”也由此而诞生,而三个枣的品牌之路也是他个人的成长之路。

这半年间,他对板枣的了解越来越深,也越发地喜爱上了稷山这片土地。尤其是考察了很多枣林以后,发现树龄千年以上现存17000多株,这片千年枣林产出的枣可谓是枣中珍品。

“千年的枣树?结出来的枣不会没有养分吗?”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

补明华介绍道:“树龄小的枣树的结出的枣糖分不够,口感会发酸,干了以后也会发现“虚肉”很多,枣肉不够厚实。果树也许30到50年就到了衰老期,而枣树并不会,枣树本身是硬质木(可以做工艺品),所以至今在上千年的枣树中还未发现有衰退的迹象。而枣树越老根系就越发达,不同树龄的根系所摄取到的土壤养分是不一样的,所以千年枣树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产地范围确定了以后便是加工过程,当地有着很多的枣产品代工厂,为了找到合适的代工厂,他亲自走访了每一家公司。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他和工厂签订了严格的合同,枣不仅吃起来要比鲜枣甜比干枣绵,外观上也得几乎没有褶皱。

根据他制定的筛选规则,平均每100颗才可以挑出3颗左右,每一颗都可谓是“百里挑三”的好枣。而三这个数字冥冥中也与他“三个枣”的品牌相对应,不可谓是不巧。

此外,所有产品的外包装都是他请专人设计,盒中的每一小袋都有3颗枣,映照着上文的谚语,同时也希望可以帮助爱吃枣的人养成健康好习惯。

此时开始,枣对于补明华来讲,由一门生意变成了一种追求。

其中最艰难的过程,莫过于和枣农收购枣了。

枣农经常会存在销路好就大幅涨价,销路不好立刻就便宜卖掉的现象,,因此很多朋友劝他换个事情做,做农产品风险太大了。但补明华自己是农民的孩子,他更了解枣农对这片土地的期待,因为枣农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远远低于企业,所以枣农卖高价的时候,本身也就是在抵御未来销售不好的风险。

曾经有一年他走访枣林,发现枣农因为受到市场降价的冲击,不得不采用环割枣树来提高产量。这种做法不仅让枣树伤痕累累,而且红枣品质也会下降,产出的枣营养不够,品质跟不上需求,还时有老枣树被割死情况,让他十分地疼心。

甚至还有枣农想要忍痛把枣树砍掉卖钱,然后种植其他的农产品,当时要不是政府出面叫停,千年的枣林现如今不知还能剩下多少。

这些事情给了补明华很大的冲击,他明白当地没有枣农真的愿意挖掉枣树,可是生活所迫他们也没得选。“这样不行,我不能眼看着千年枣林毁于一旦,我觉得我有义务为稷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去做些什么。”

为了能阻止当地枣农再使用环割的方法增加产量,他挨家挨户地跑到枣农家去述说原因,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一旦质量不好,以后的稷山板枣可能都很难有人再买。在反复的沟通下,最终越来越多的枣农停止了对枣树的环割。

他的企业还推出了合理的机制来保障枣农的收益。

比如说今年的板枣因为雨水等天气原因收成差,补明华就会根据情况上调几倍的采购价格,来帮助枣农抵御风险;如果来年收成好了,枣农也会适当地平衡一点价格。

解决了枣农的收成问题,他便开始考虑稷山板枣的质量保障。因为之前很多枣农为了收益,会掺不好的枣卖给外地商人,导致同样的价钱买到的枣不同,甚至同一批枣里质量也会参差不齐。

为此,他提出了枣的分级标准,想要在稷山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枣品质分级,这样有助于稷山板枣的销售,长期来看也可以让稷山板枣的口碑越来越好,让来稷山收购枣的商人和买稷山枣的顾客更放心。

说服枣农接受分级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种蜕变是痛苦的,甚至是有风险的。补明华认为这种痛苦不能让辛苦了一辈子的枣农来承受,于是他率先实施了双倍价格收购来提升枣农信心,但要求必须是精选的上等枣。

虽然他的种种做法充满了艰难,甚至直接提升了自身企业的收购成本,但是质量的保证也促进了复购率上升,长远来看,他对稷山板枣的回馈让人敬佩。

随着“三个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补明华在去年也走进了他的婚姻殿堂,而他的妻子,正是当年把他“怼”到无言以对的那个姑娘。

说起对未来的计划,他表示不希望用技术干预枣树生长,“手工匠心十分重要”,他更希望从环节和流程中简化费用以降低成本与售价。

如果有可能,他希望未来可以做产品升级,或者尝试枣产品的深加工。“毕竟剩余97%的枣,有很多只是样子不好看,营养和口感都是十分好的。”

他,追寻万里路,只为千年枣林的“三个枣”。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