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红枣文化 » 枣乡风情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永和县后苏家山村:“枣”升值 “早”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0    浏览次数:355

【核心提示】“自从搬进新村,路也宽了,景也好了,种的枣子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们老两口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近日,谈起异地搬迁后的新生活,58岁的永和县后苏家山村村民辛如旺笑得合不拢嘴。

“自从搬进新村,路也宽了,景也好了,种的枣子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们老两口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近日,谈起异地搬迁后的新生活,58岁的永和县后苏家山村村民辛如旺笑得合不拢嘴。

后苏家山村是南庄乡红崖渠村委的一个自然村,共有41户114人,其中贫困户19户47人。虽然枣树多、品质好,但移民搬迁之前,道路崎岖不平,遇到雨雪天,村子里到处泥泞,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瞪着红枣烂在家里运不出去。因此,红枣成了当地村民“看得见、吃得上、卖不出”的资源,老百姓只能“望枣兴叹”。

为了让村民从这个“穷窝窝”里搬出去,后苏家山村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地势平坦的328省道边,规划建设了安置点,涉及后苏家山村、白家山村、白家腰村3个自然村45户127人。后苏家山村的整村搬迁,使村民彻底告别了山窝窝,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

改善住房条件,是脱贫的第一步;发展生产,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在谋划安置点时,后苏家山村“两委”就谋划着把易地搬迁与“一村一品”有机结合,因地制宜,依托村里的农业龙头企业,使整村搬迁与龙头产业带头形成“双轮驱动”,让搬迁户全部进入合作社务工,实现共同增收脱贫。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后苏家山村“两委”主干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与后苏家山村的龙头企业、浩民红枣加工合作社协商,达成了帮扶带动合作协议,同时解决了这个集收购、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合作社用工难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浩民红枣加工合作社就像及时雨,为后苏家山村脱贫攻坚注入了甘露。合作社的介入改变了过去个体销售不能应对市场风险,克服了管护不到位、储藏不达标、价格波动大等制约因素,红枣产业作为突破口,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合作社的负责人辛清平是吃着红枣长大的,对红枣有着特别的感情,凭着多年经营的经验,已对红枣的培育、管护、加工、销售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他聘请专家多次对枣农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红枣“易受虫害、不易保存、品种不良”的病根,通过统一修剪、管护、改良、销售等,彻底改变了过去“有枣树没收益”的病根,让红枣产业重新发挥作用,带动搬迁群众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发展到51户,社员出资总额达到80多万元,流转土地460多亩。合作社扩建厂房3500平方米,可加工红枣6个品种,年加工红枣量150余万公斤,极大地解决了卖枣难的问题,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80人就业,每人年均增收一万元左右。

自从移民搬迁以后,村里和合作社协商,对于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或半劳动力人口,通过公益岗位、奖励补助、年底分红等方式,让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劳务收入。全村搬迁群众都能在合作社打工,老老少少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据辛清平介绍:“现在全村搬迁下来的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在我这里打工了,有固定工人,也有临时计件的,还有给我这里供应优质红枣的固定户,全村人在一个地方打工,相互认识熟悉,其乐融融,这得感谢县里、乡里的帮助和支持,既圆了我创业的梦想,还能帮助大伙儿脱贫致富。”(通讯员 任建栋)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