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关注枣农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晾晒场地紧缺 东阳市枣农“战天斗地”制作出口南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7    浏览次数:1408

4.jpg

早上,在东阳南市街道梨坑村枫树岭南枣作坊,几位帮工费了两个多小时,从陈氏宗祠把南枣半成品一担一担地挑到百米开外的广场上翻晒。累趴了的帮工们正想歇会儿喝口水,只听得“下雨啦”一声喊,立马又投入高强度的突击“抢收”:有的畚,有的铲,有的挑,有的扛,有的掀起地笠一角暂且把枣子遮盖起来……村民说,最近老天爱变脸,枣农是在战天斗地制作出口南枣。

该街道生产的双仁南枣大多销往东南亚和欧美,一般每年出口南枣120吨。今年青枣收成特别好,是近15年来头一个丰收年。近些年,枣农们为抗击栆疯病,从外地引种几万棵枣树,大多已挂果,今年青枣产量至少翻倍。

南枣加工时间很短,仅一个月左右,最大的困难是场地紧缺,遇上忽晴忽雨的天气,尤其如此。“南枣半成品如果淋了雨就会长毛发霉。”石盆村枣农吴天水说,制南枣不仅需要足够大的露天晒场,还需要充裕的室内晾晒空间。为此,许多村把整修一新的广场、大会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提供给制枣作坊使用,上朱、梨坑(枫树岭)等村还把宗祠也“让”了出来。

一个村的公共场地有限,一般只能容纳一家规模作坊制作南枣,可石盆、安儒等村有多家大作坊。安儒村蒋先朝就地取材,赶到巍山枣园开设南枣工艺作坊;石盆村吴建士、吴伟刚“借窝生蛋”,借助周边村庄场地。前几年,吴伟刚打了个时间差,借用西坞村耀峰家庭农场的烘谷房和练秧棚建灶制南枣。今年他扩大出口业务后,就移师后塘村,充分利用两个红木家具厂的工棚和广场资源,为制作南枣服务。

面对晴雨不定的异常天气,枣农只能以汗水应对雨水,每个作坊增派人手,食宿在工场,全天候守护。上朱村贾章明因加工的南枣量大,为减少搬进搬出的损失,有时就让南枣在广场“过夜”,但为防老天“不测”,还是派员露宿看守,以便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为应对“变脸天”,不少南枣大户还运用科技手段,添置排风和冷藏设备。石盆村南枣大户吴伟刚今年新建的冷藏库可以容纳20吨枣子,“即使下一个礼拜的雨问题也不大”。同时,枣农们采取分期分批采摘青枣的做法,尽量让青枣在树上多待几天,以缓解作坊收枣与加工的压力。另外,充分发挥家庭小微作坊的功能,多产供内销的“元红南枣”。石盆村不少村民还尝试用枣干酿制“枣酒”,为青枣加工开辟了新途径。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