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与葡萄、香蕉、苹果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全球年总产量达10000万吨。明代广东就有“民多种柑橘以图利”的记载,广东的潮州碰柑、新会陈皮、湛江红江橙,早已享有盛誉。
建国后,广东柑橘的生产发展有过波折,但仍呈现发展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柑橘生产发展很快。广东柑橘种植最高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种植面积289万亩,总产175.7万吨,均列全国首位。1992年以后由于柑橘生产可比收益明显降低,种植的品种多是大路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差,加上流通不畅通、病虫害严重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最低峰是在1999年,种植面积119万亩,总产83.6万吨,仅分别为高峰期的41.2%和47.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东柑橘业已开始走出低谷,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售价都显示有恢复健康发展的趋势。作为广东近邻的东盟,近年来也成为广东柑橘对外开拓的重要市场,据海关统计,2007年广东柑橘对东盟出口4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
人间十月柑橘香,中华名果美名扬。冬至至春节期间,正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的柑橘味道最甜、销售最旺的时节。但2008年1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冷冻灾害,广东向北及向西北出省的部分通道运输受阻,使广东的水果北运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在持续多天的不利天气下,广东企业积极寻找外销渠道,通过销往国际市场来尽力弥补损失。
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广东出口水果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长16.4%。其中作为我国柑橘的主产区,广东1月柑橘出口出现旺销的良好局面,单月出口量首次突破3万吨,达3.3万吨,价值1342.9万美元,分别增长29.8%和38.5%;出口均价为0.41美元公斤,上涨6.7%,实现了量增价升的喜人形势,降低了果农因灾害天气而遭受的损失。
同期,广东对东盟出口柑橘也增势良好,出口量达到2.2万吨,迅猛增长1.5倍,出口量已占同期广东柑橘出口量的68.3%,东盟已经成为广东柑橘最大的外销市场。其中,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出口1.2万吨和3742吨,分别大幅增长1.9倍和14.3倍;对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文莱分别出口1511吨、408吨、167吨和23吨。广东柑橘对东盟出口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私营企业发展迅速。1月私营企业出口量为1.4万吨,占同期广东柑橘对东盟出口量的65%,高速增长1.3倍。
柑橘作为广东重要的出口水果之一,广州政府和柑橘生产企业在重视其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柑橘品牌的建设。例如,2007年6月,“四会沙糖桔”、“四会贡柑”两个原产地证明商标,经国家商标局审核公告后正式被批准注册,成为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原产地注册证明商标,有助于保障柑橘种植户经营户的合法权益,扩大柑橘的生产规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升柑橘的附加值、知名度和竞争力,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保护四会市柑橘特色产业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四会柑橘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值得忧虑的是,由于大多出口企业规模较小,不利于广东柑橘产业整体的做大做强;还受到资金实力等因素的限制,部分生产柑橘企业并没有经营出口的能力,而是将自产的柑橘交由外地公司经营出口,这不利于这部分名牌柑橘的保护和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不仅损害了广东柑橘的整体声益,也不利于广东柑橘今后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开拓。
目前广东柑橘已在东盟市场上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实力,今年仍应合理布局柑橘品种结构,建立大面积柑橘商品生产基地,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建立、巩固果品加工基地,大力改善保鲜、储藏、包装和运输技术,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推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公司承担生产基地的总体规划,采用统一优良品种,实行统一种植和技术管理,走产业化道路;实行产、科、供、销一条龙,并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公司与农户在生产上和经济上都建立在互相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东柑橘的品质和单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