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4    作者:中国红枣网    浏览次数:1031
内容摘要: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夏季炎热,月平均温度常在28℃以上,最高达35℃以上,许多喜温而不耐热的蔬菜和喜冷凉的秋冬菜在七、八月间均不能正常生长,致使7-9月蔬菜市场供应不足,出现菜价高,花色品种少的淡季。而高山气候比平原凉爽,常与平原、丘陵地区形成一个明显的季节差,利用这个气候差异,再选择运销对路、耐热、耐早、抗病、耐贮运的强势品种,合理安排茬口,使采收期安排在7-9月间,则可获得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是改善平原地区夏季蔬菜淡季的供应、使山区农民无须背井离乡打工就可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蕉城区地处闽东北沿海,依山面海,北部山区的虎贝乡洋中镇、石后乡、赤溪镇部分行政村海拔高(800-1000米),独特的环境条件形成了冬长夏短,温凉潮湿的山区冷凉型气候,为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文分析了我区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对促进该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以期推动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蕉城区把发展反季节蔬菜列入“365”工程,并作为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在宁古线一带海拔800-1000米的地区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到目前为止,已在虎贝乡、石后乡、洋中镇建立基地4个(其中虎贝新厝村3000亩、洋中天湖村2000亩、石后上、下洋村1000亩、赤溪龟山村1000亩),引进农业企业3家(利农公司、嘉业公司、一锋公司);并幅射周边乡村形成0.8万亩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我区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初具规模,2006年全区反季节蔬菜产量3.2万吨,产值3200万元,纯利1600万元,从业人员5300人,人均纯收入3018元,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

  随着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区生产出的产品已自给有余,大部分产品都运往温州、上海、同安、莆田、福州等地,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石后上洋白菜、洋中钟洋白菜、正天湖茄子等产品,已在福州、温州市场得到认可。同时各乡镇成立了各种协会,如石后白菜协会、洋中天湖蔬菜协会,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军。目前已有3家企业注册了商标,有洋中天湖的正天湖茄子、钟洋的顶旗牌白菜、石后上洋的竹洋白菜等,为我区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反季节蔬菜的发展已成为高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从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价格滑坡,2004-2005年天湖、上、下洋大面积发生根肿病,2006年5月份连续27天下雨造成大面积烂菜,使产量降低,农民收入减少,暴露出我区高山蔬菜产业的许多问题:

  1、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我区大部分菜农生产粗放,未按无公害标准生产,品质差没有优势,生产科技含量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缓慢,甚至无法接受;传统耕作方式带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产品单一、多年种植同一品种,没有进行轮作、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老化,严重影响了可持性发展。如石后上、下洋村从发展高山蔬菜开始一直种植白菜,而且种植过程不按科学方法使用肥料以及各种微肥,导致根肿病大面积发生,而目前对根肿病又无防治药剂,目前又无抗根肿品种,致使反季节白菜已无法种植,失去了优势;目前只能种春秋白菜,失去价格优势,效益明显降低。

  2、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到2007年止我区高山蔬菜开发面积达到0.8万亩,按复种指数200%计,播种面积达1.6万亩。但从目前来看,除利农公司、嘉业公司、一锋公司能规模化生产外,小部分农民规模生产,大部分为单打独斗,这部分农户生产水平低,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差,也给反季节蔬菜种植管理、科技指导带来困难,产品难以创出品牌。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实施,这些农民生产的产品很难跟得上市场要求,特别是产品外观整齐度以及无公害要求,如厦门市场市场准入制要求高,我区的农产品被拒之门外,效益降低,严重影响了反季节蔬菜的发展。

  3、蔬菜协会管理水平低。随着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一些协会孕育而生,但是能起到作用的很少,如协会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都无法到位,基本上处在有名无实;而且没有目标,对菜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没有跟上,菜农对协会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想退出协会。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我区高山蔬菜生产主要靠个体菜农自身投入,他们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成本,对基础设施无法投入;而这几年区政府虽然投入了部分资金对基地进行改造,如虎贝的新厝基地、赤溪的龟山基地、石后上、下洋基地进行建设,配套了水渠、路网、喷灌等设施,但大部分基地还是靠雨养灌溉。2003年持续的干旱,全区4000亩高山蔬菜因高温缺水枯烂,经济损失惨重。

  三、几点思考

  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已成为宁古线一带高山区农民的主产业,其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不可乎视的产业。为推进该产业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丰富品种创特色。我区反季节蔬菜80%以上种植白菜。目前除洋中天湖、虎贝新厝菜地有种植茄子和菜椒外,基本以种植白菜为主。首先在观念上要改变,引导菜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观念,试种其它名优特新品种,达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轮作降低病虫害;通过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2、提高质量打品牌。一要瞄准市场缺口,加快发展淡季蔬菜。利用大、中、小棚等设施,采用先进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淡季蔬菜,提高淡季市场占有率,使蔬菜达到长期稳定供应。我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过程,由于很多品种没有自巳的生产标准很大程度限制了产品品质、产量、效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蕉城区蔬菜产业还没有制定标准。为此,业务部门应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蔬菜品种的标准综合体,来推进该产业的发展。二要培育环保型蔬菜,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对蔬菜病虫害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轮换用药,加强农药使用源头管理,减少农药污染,杜绝超标菜上市。如通过与辖区内的生猪养殖场联合,由利农公司提供蔬菜饲料,由养殖场提供有机肥的循环模式,实现双赢。三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外观包装工作。今后的发展中应在产品的包装上给予研究与完善,重点发展旅游方便菜、美容保健菜、营养多味菜、无公害蔬菜等,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量。

  3、培育龙头多渠道。首先要积极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民”、“公司+农民”等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其次要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蔬菜基地连订单、蔬菜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销售量,降低农业的生产风险,使“公司+基地+农民”形式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如2004年引进香港利农公司并与该公司“联姻”,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向虎贝乡新厝、旧厝村承租2000多亩水田建立蔬菜基地。在虎贝乡就可发挥利农公司的龙头优势,重点抓好“公司+农民”、“公司+基地+农民”等多种形式的“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由利农公司提供蔬菜种植种苗和技术,把种植自由权交给农民,采收后回收给利农公司,为文峰、黄家蔬菜基地提供便利的“订单农业”,切实增加全乡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4、搞活流通占市场。一是建立一个既能贯彻政府意图,又反映企业意见的全区蔬菜产业协会,协会由从事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监督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资源组成,以服务为宗旨,协调会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各会员之间,会员和省内外同行之间的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信息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会员的正当权利。培育壮大营销员,通过合股、合作等方式组建销售企业,提高流通队伍的组织化程度,以适应大流通的要求,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和繁荣。二是设立蔬菜信息中心,通过与联动中心的联系,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如去年虎贝乡新亭村菜农谢基斗发挥乡联动中心网络优势,通过向外发布供求信息,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实现了蔬菜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5、强化服务促增收。为了将我区反季节蔬菜产业做强做大,区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加强服务。一是要组织和推进蔬菜产业化。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立和完善蔬菜领导小组,加强对蔬菜种植业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搞好政策扶持,以优惠的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要进一步通过建立高水节水示范项目,完善田间的灌排水功能,建设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等,以完善蔬菜基地基础设施,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各项服务工作。要协调好反季节蔬菜公司与当地农民的关系,解决基地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经常过问基地的生产、销售和治安情况,为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业务部门要加强引种、示范、试验工作,通过示范、试验让群众亲身感受,激发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从而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并通过示范起到幅射作用,推动我区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