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人群走进冠世榴园,山涧里不断传来小鸟婉转的鸣叫,水塘里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倒影如墨,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农民岳福贵在自家的货摊上摇着拨浪鼓,憨厚的笑容里写满了秋天收获的喜悦。如今,这里已成为山东省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据统计,从1998年开发石榴园至今,这里接待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已先后接待中外游客650万人次,每年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顺庄村村民孙中军笑眯了眼:“今年石榴大丰收,我种植的450棵石榴树,已采摘了1万公斤石榴,卖得现钞5万块啊!像这种七两以上的‘大马牙’最低7元每公斤,这种1斤以上的‘大红袍’每公斤卖到12元!”
同行的峄城区委书记颜世昌介绍说,近年来他们通过更新品种、扩大规模、引进技术,按照规模大、品质优、效益高的思路,全力实施石榴产业化战略,让石榴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对新规划的石榴基地,采取竞价拍卖、招标等方式承包给农民经营,承包合同30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同时,制订出石榴栽培管理标准化方案,通过推广树盘覆盖、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实套袋等3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让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变成工厂化生产,石榴品种由原来的不到30种,发展到现在的46种。
记者在榴园旁的朱村、王府山村、王庄村等村庄看到,当地农民以石榴叶,石榴芽原料制作的榴叶茶、榴芽茶,成为市场新宠。经营石榴茶的女老板徐辉年销售榴芽茶1500多斤,还带动了20多家搞起榴芽茶加工,年创经济效益50多万元。在一家名为“榴园山庄”的餐馆里,老板告诉记者,这个季节一天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最多时达到8000多元。
值的称道的是,石榴园中还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石榴树。过去丢弃山坡、不值钱的老劣石榴树疙瘩如今成了宝贝。峄城区有60多个果农用“以小见大”,“缩寸成龙”的技术对老劣石榴树根枝进行艺术创作,培育出两万多盆姿态各异的石榴盆景,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榴盆景园。在张孝军的盆景园里,摆着一棵“老当益壮”盆景,是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的金奖盆景。一位外国客商曾出价30万元人民币要买,张孝军愣是没卖。他说:“这是峄城的品牌,说啥也不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