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三江乡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达5730亩,占全乡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产值超过2200万元,仅此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水果产出贡献率已达55%。三江水果不但畅销本县及周边数县,还远销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甚至出口越南、新加坡等东盟国家。
理清思路,坚持发展水果产业不动摇
三江乡位于该县东北面,与荔浦和鹿寨县交界,323国道由南向北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六个村民委,总人口10500人;耕地面积13218亩,其中水田6124亩。该乡地处大瑶山山内山外的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是发展水果产业的好地方。
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决策者都认识到:希望在果、致富在果,做好水果"文章"大有可为,并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定位,持之以恒发展水果产业。因此,尽管乡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发展水果产业这根"接力棒"却顺利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得到改革创新。2005年,该乡引导群众成立了"三江乡水果协会"和"果蔬协会"。这两个协会成立后,促进了全乡水果产业迅速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搜集市场信息,为会员单位提供市场、法律、国家政策和专业性的咨询服务。通过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技术、经营、市场等三个方面信息,去指导和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减少农民的盲目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发新产品和推广新技术。协会把农村中的土专家和技术能人组织起来,吸收他们入会,让这些人在农村、农业各个领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行业人才培训活动。协会在为农村引进技术、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同时,大力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推动农民增收。
协助农民开展商务活动。协会利用自身联系广的优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找出差距,探索发展水果产业新路子
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多年大幅增加,该乡两个产业协会碰到了一些新问题,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水果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仅有1万多人口的小乡,就在三江街上成立了2个同一行业协会,由于协会覆盖面小,活动范围窄,主要是在三江街及附近的几个村屯,造成资源、技术及信息均未能共享,不利于协会的发展壮大。而且协会班子人员都是通过会员选举产生,各人均有家庭产业,只是兼职从事协会工作,导致协会服务功能有限,从而影响了该乡水果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规模:
水果品种繁多,缺乏主打产品。据统计,目前全乡共种植有柑橙、李子、板栗、杨梅、葡萄、蕉类、柿子、桃子、梨子、龙眼、枇杷等20多种,一年四季水果基本不断。由于品种不统一,不仅给水果生产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制约了全乡水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产地较分散,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种植基地。水果种植虽遍布全乡,却是"少、乱、散"之状,多的村有上千亩,少的村仅为几亩,个人最多的也就10多亩,缺乏水果种植大户,难以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产量也难以上规模,没有形成本乡的拳头产品。
技术指导还不够到位,同一品种的水果品质参差不齐,水果整体品质难以保证。由于水果种植均为单家独户经营模式,缺乏一个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导致名优果品少,果品商品性差、档次低。
水果没有统一的包装,缺乏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全乡水果既没有集中宣传和推介,又没有开展产地认证,加上大多产品没有商标、没有品牌,包装物简陋粗糙,甚至随采随卖、散装销售,难以提高三江水果知名度。
产销渠道不畅,销售网络基本没有形成。目前该乡水果远销区内外乃至出口东南亚,但由于本乡无果品批发市场,总体上产销渠道仍然不畅,销售网络基本没有形成,不仅降低了水果竞争力,也严重制约了水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出一条发展水果产业新路子,迫在眉睫。
做大产业,成立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
根据2007年中央1号文件和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合作社法》的有关精神,三江乡党委召开了党员旁听党委会议,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决定整合两家水果协会,组建三江乡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近20年单家独户经营水果生产的不畅,使该乡广大果农对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组建的热情较高,认为其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有利于发挥桥梁作用,实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广标准化生产,发挥合作组织优势;有利于集中和突出行业优势,规范行业行为;有利于共同创造地方品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当前,为解决三江水果产销问题,优化水果品种,提升水果品质,彻底摆脱水果难卖的困境,三江乡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如下具体对策:
围绕调整生产布局,培养主打水果开展工作。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作的原则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应用农业区划成果,根据地方土壤、气候条件引导农民淘汰不适宜发展水果品种而改种其它水果,从而优化水果生产布局,规模发展优质水果,并确立一、两种名特优品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
围绕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全乡水果品质开展工作。通过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的订单农业模式,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全面提高果农素质,提高水果品质,力创名优水果,增强市场竞争力。
围绕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改善水果流通环节开展工作。一是推广水果贮藏保鲜技术,做到藏桔于民,均衡上市,延长柑桔的市场供应。二是对水果实行分类销售,使果品上档次,效益上台阶,树立产品新形象。三是改进包装,种类要多样化,规格要齐全化。
围绕主攻水果质量,创立名牌水果开展工作。一是制订水果系列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建设优质水果基地,注意发展规模经营。三是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名牌产品。虽然目前该乡水果小有名气,但却没有一个水果品牌。为此,必须尽早注册一到两个品牌,尽快形成一两个品牌优势。
围绕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价格竞争力开展工作。针对果农单家独户经营、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留下太多价格空间的状况,乡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外地客商的联系,组织统一协商定价,稳定市场价格,增强市场价格竞争力,提高产品产出价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