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枣的采收保鲜
枣的采收时期因果实的用途和品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1、作蜜枣用的果实:以白熟期为采后适期。此期果实体积停止增长;果皮绿色减退,呈乳白色或绿白色;果皮质地薄而柔软,煮熟后不易与果肉分离;果肉比较松软,果汁少,糖度低,但富含原果胶,抗煮性强。加工成品黄橙晶亮,呈琥珀半透明状,啖食韧滑没有皮渣,别具风味。 2、鲜食品种:以果皮大部转红到完全转红的脆熟期采后为宜。少量糖分积累早的品种,如枣庄脆枣,冬枣,金丝新4号等,白熟期也可提前到白熟期采收。此期果实艳美具有甘甜微酸,松脆多汁等最好的鲜食品质,且贮藏性较好,是鲜食枣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3、乌枣、南枣、玉枣、醉枣等加工品原料的采收适期应在果皮刚全部变红的脆熟期。此时果柄绿色,果皮全部或大部分着色变红,质地增厚稍硬,烫煮后容易与果肉分离,果肉近核部分没有变软过熟征象。此期果实加工品不仅成品率高,风味好,而且外形丰满,南枣皮纹细致,色泽乌紫油亮。 4、干制红枣品种的采收适期以完熟期为好。此期果皮全面着色半月左右,颜色进一步加深成褐红色或黑红色,果柄和果实连接的一端开始转黄。果肉由绿白色转乳白,近核处转成黄褐色;果肉质地从近核处开始逐渐向外变软,含水量下降,并开始有自然落果现象。此时采收,晒制的红枣不仅出干率高,而且色泽浓艳,果形饱满,富有弹性,品质最好。 枣果的采收应依据品种特点和果实的用途而采取相应的采收方法。 1、手摘法:用于鲜食枣和做醉枣的原料。采用手摘法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枣果美观的外表。同时也上尽量充分减少枣果损伤,进而提高枣果的耐贮性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采用手摘法可依据枣树的成熟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采摘,如在同一株枣树上,果实成熟情况差异较大时,可进行分期采摘。这样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枣果的质量,同时也延长了鲜枣的供应时间,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采用手摘法时,在选好要采的枣果后,用手捏住枣果,然后向上用力将枣果摘掉,最好带果柄,这样既美观又耐贮藏。采摘时不宜向下用力采摘,否则易果柄弄掉,同时也易造成枣果的损伤,从而影响枣果的外观质量,也降低了枣果的贮藏性能。 2、木杆打枣:此法用于制干、加工用的枣果的采收上,采用此方法时,一般是一次性采尽。具体做法是,用木杆或竹竿先打震大枝,晃落成熟的枣果,收起后再用木杆打震稍部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应分别存放。采用此方法,常造成枝条损伤,有的将枝条打断,有的打破树皮,造成终生不能愈合的“杆子眼”。同时在打枣的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叶片打落。因而对树势影响较大。 3、乙烯利催落法:为克服木杆打枣的缺点,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各种试验,但以乙烯利催落法最为有效,可操作性强,易推广。 具体做法是:在枣果正常采收前5—7天,全树喷布200—300mg/kg的乙烯利水溶液。喷后第二天开始生效,第四至第五天进入落果高峰,只要摇动枝干,即能催落全部成熟的枣果。喷布400mg/kg的乙烯和溶液有轻微的落叶现象不宜采用。同时,催落速度与喷布的时期有关,一般是越近采收期,催落用的时间就越短。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果树生长、发育催熟、催落的作用都不一样,因而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以免浓度过高损伤树体,或浓度过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喷药时一定要力求做到均匀周到,不宜过重,防止叶片受害脱落。喷后遇雨,应当补喷。 鲜枣采收后在自然条件下存放2—3天后,即会失去其鲜食风味和加工价值,为延长鲜枣的供应期和加工期,在鲜枣采收后应立即采取保鲜措施,加以保鲜。要达到鲜枣的保鲜效果,首先要建造一定容量的保鲜库。库房要求有2台能使库温快速降到-2℃以下的制冷机(1台 备用)和配套的制冷系统。并没有通风装置,贮装架,每层架面间隔25—30cm,附设预冷室,容量相当于库容量的1/10。贮藏前15天,对库房进行清整消毒,密闭24小时,然后开库通风2—3天,排除有毒气体后,闭库制冷,使度温降至0℃左右,枣果采收后,用含有2%氯化钙水溶液浸泡5—10分钟,捞出晾干后装袋扎口,送入库房预冷室贮1天,使果温降到近0℃时装袋(袋的厚度为0.06mm容量5kg)然后入库贮存。在存放中,库温应严格控制在0℃左右,严防波动,同时库内的温度应控制在95%以上,库内CO2的浓度低于2—3%。这样鲜枣可保鲜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