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种植技术 » 储藏保鲜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湿冷保鲜低耗高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3-02-20    作者:中国红枣网    浏览次数:560

原标题:湿冷保鲜低耗高效


  我国的果蔬保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借鉴国外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已先后开发出了传统的果蔬保鲜库(也称恒温库)、气调库及湿冷库等保鲜技术和装备。

  湿冷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预冷保鲜技术,它通过机械制冷和蓄积冷量而得到冰和接近0℃的冰水,再通过热质交换器,让冷水和库内的空气进行传热传质,使冷库中的空气在降低温度的同时,获得很高的湿度(相对湿度达85%~100%),然后再由这种高湿冷空气去直接冷却果蔬,使产品的温度迅速下降,实现预冷;同时又使其蒸腾作用受到抑制,水分损失大大减少。实践证明,在冷库内实现的高湿、低温环境,既适合于果蔬的预冷,也适用于它们的贮运保鲜。

  采用湿冷技术对果蔬进行预冷保鲜有以下六大优点:(1)可利用夜间用电低谷的廉价电力蓄冷,降低果蔬预冷保鲜成本。

  (2)蓄冷功能可使冷库用制冷压缩机在夜间连续作业,效率大为提高,其配套动力也随之减小。

  (3)该技术可免除冷库的加湿和除霜作业。湿冷库包含有制冷剂(氟利昂或替代品)、载冷剂(水)和高湿冷空气三个循环,而普通机械冷库只有制冷剂和冷空气的两个循环。由于普通冷库蒸发器冷却排管的表面温度比库内空气中水蒸气的结露点低得多,所以空气中的水分不断在排管上结霜,导致冷库内空气湿度下降,相对湿度通常不足70%,因而加速了库内果蔬水分的蒸发。要保证较高的相对湿度,必须时常对空气加湿,而水分又总是不断地在冷却排管上结霜,并导致其传热效率下降,为此必须时常停机除霜,结果是既增加能耗,又使库温产生波动,这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果蔬产品的预冷和贮藏保鲜。如果采用塑料袋包装预冷,虽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但导致成本增加,传热效率下降是显而易见的;当温度波动时,塑料袋内表面容易结露,露水滴到蔬菜上又会造成产品的腐烂。而湿冷库免除了加湿和除霜作业,产品无须装入塑料袋,可以直接预冷,不但简化管理、节省开支,而且使冷库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非常稳定的状态。对蔬菜直接用高湿冷风进行预冷,加快了冷却速度,这种冷库具有的高湿、低温环境,对蔬菜贮藏保鲜也极为有利,并且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冰温贮藏,使产品干耗减小、贮藏寿命延长。

  (4)该技术可节省制冷剂用量、节约费用。湿冷技术以水作为载冷剂传热传质,对产品进行预冷和贮藏保鲜,所需冷却排管(紫铜管)长度较短,制冷剂用量比普通冷库节省20%~50%,有利于环保型替代制冷剂的应用和推广。

  (5)冷库运行安全,不会产生果蔬的冻伤事故。因为载冷剂是水,库内的极限低温为0℃(或者高于冰温),从而杜绝了果蔬冻伤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高湿的存在,还可防止果蔬产生冷害。

  (6)由于湿冷库中设置了臭氧发生器,臭氧可以直接作用于物料表面,使霉菌和乙烯的产生受到抑制,并被消除,使果蔬具有良好的保鲜质量,不会造成产品的污染和变味。

  目前与中国农机院合作,在海南、河北等地建了一系列高湿果蔬保鲜库,其中在河北献县建的冬枣保鲜库,成功地攻克了这种不耐贮产品的保鲜贮藏难题,保鲜时间达到100天,产品从采摘到出库,每公斤差价达50元左右,可使当地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美国等发达国家果蔬采后损失率为1.7%~5.0%,而我国高达20%~30%。农副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而我国只有0.38:1。2002年新疆果蔬总产量达数百万吨,现有冷库贮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