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种植技术 » 储藏保鲜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果品贮运:如何摆脱困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04    作者:中国红枣网    浏览次数:790

原标题:果品贮运:如何摆脱困境?

            我国果品贮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果品贮运规模有限,设施落后,利用率低。目前果品贮藏量相对较小,贮藏量只占总产量的10~15%,全国已有各种类型的冷库3万余座,机械制冷占贮藏果品的1/3左右,总容量达600余万吨,气调贮藏仅200余万吨, 由于技术和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气调库的利用率不高;尽管我国贮藏设施和规模发展很快,但还是远远落后于果品产量的提高,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源车运输,实现冷源车运输的只占果品贮藏量的10%左右,因此不能实现正常的冷链运输和贮藏。果品的采后损失平均在30%左右,有的高达50%。 
  果品采收标准不统一,商品化处理不完善。我国贮运企业对果品的贮前商品化处理重视不够,大部分果品是以原始状态上市,不分等级,没有包装,更没有预冷等采后贮前处理措施,再加上贮藏运输设施性能不完善,不能实现系统冷链流通等原因,果品在贮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满足人们对消费果品花色品种多样性、新鲜干净、营养好等方面的消费需要,而且还会造成我国贮藏果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实现果品的真正价值。   
  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我国果品贮运技术的研究与我国果品种植的品种、规模和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国际相比我们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很多领域还有待加强。由于管理和经费等方面原因,使研究工作与市场脱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果品的采后生理规律不能深入系统研究,也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科研推广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果品贮运业的发展策略:加大果品采后贮运的投资,增加贮运设施,完善冷链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提高,要使果品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将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摆在首位,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使果品数量多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就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加强和重视果品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随着果树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的需求的提高,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只有抓住影响果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得到急需的技术,科研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注重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工作。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果品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果品的商品化处理要根据果品的自身特点和上市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商品化处理程序,提高果品的贮藏和上市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密切采前采后的联系,实现贮藏果品的专业化栽培。果品的贮藏与加工品质除与果品的商品化处理直接相关外,也与采前栽培措施密不可分。贮藏品种、施肥、水分供应、病虫害的防治以及采收时间和方法等都会影响果品的贮藏时间和质量。因此要加强贮藏果品采前采后的研究工作,探讨采后果品贮藏品质和时间与采前栽培措施的关系,为贮藏果品的栽培提供成套综合管理技术。   
  加强采后贮藏领域的国际协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果品贮藏保鲜的先进技术、人才和设施。由于国外果品贮藏保鲜研究起步早,一些果品贮藏设施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了加快我国果品贮藏事业的发展,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密切国内外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在重点领域进行联合协同攻关,为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实用、高效、经济的技术。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