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是义乌第一种枣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设县治。传说秦始皇为了发展长江南北的经济往来,推行了南方人到北方做官,北方人到南方就职的“南官北调,北官南下”的任职制度,并规定了每位官员去任职期间,都要带上一种或几种家乡的工农业生产方式或种植品种,到任职地加以推广。这样不但可以抑制当地人在当地当官的裙带关系,而且还可以让南北百姓相互交流生产技术,使社会得到发展,实现他提出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富民政策。
因此从那时候起,南方就学会了种大小麦,北方部分地区也插上了南方的水稻。后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就成了历代新官上任前的就职宣誓。
晋隆安五年(401),原籍河南南阳的傅熹,来义乌任县令后,见义乌(乌伤)除了没有枣以外,其他的桃、李、杏、梅等水果样样都比河南好。于是他就从河南引来了许多枣树苗,想在义乌增加一个“枣”水果品种,实现他为义乌人民造福的宏愿。使他想不到的是,他从河南引入义乌的枣树长大后,枣树上只生出了一根根坚硬拔尖的刺儿,并不挂枣果。这使傅熹伤透了心。他临终前嘱咐儿孙,要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枣树生长得最好的赐濑里枣树林里,并一再叮嘱儿孙,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让枣树开花、结果,实现为义乌造福的愿望。
可是,傅熹的儿孙虽然几经努力,赐濑里枣树林里的枣树,除了只长椭圆形的枣树叶和树枝上一根根尖锐的刺儿外,就是不长枣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