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红枣文化 » 枣乡风情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说不完的乐陵金丝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3    作者:中国红枣网    浏览次数:549

原标题:说不完的乐陵金丝枣

我的家乡乐陵市 (原为县)盛产金丝小枣。

我对乐陵金丝小枣有着特殊感情。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写乐陵小枣的: “乐陵小枣没有核,又好吃来又好卖,把它卖到外国去,换回外汇机器来。”文中说的是金丝小枣中的一个品种——无核小枣。由于年代久远,记得可能不准确了。也就是从那时,我知道了我们乐陵出产的小枣很有名。后来,调到乐陵县委宣传部工作,从此每年都写有关乐陵金丝小枣的稿子:乐陵金丝小枣喜获丰收、乐陵枣花蜜又获增产、乐陵扩大金丝小枣种植等等,供给新华社、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这期间,写的像模像样的金丝小枣稿子应该是刊登在 《农村大众》 1981年11月3日第二版上的 《枣乡行》。

1984年底,我调德州地委宣传部工作,人离家乡远了,心离家乡却更近了,感觉家乡的小枣是那么甜美。当时,我不明白这叫“距离产生美”。每每与人说起乐陵,必谈金丝小枣,生怕人家不知道,把金丝小枣看作自己的家珍炫耀。 1985年,我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风光通讯:《金丝枣乡别样娇》,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时将标题改为《金丝枣乡风光好》,在《今日山东》节目播出占了整个节目时间段,播音员圆润甜美的嗓音,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金丝小枣产区的乐陵、庆云、无棣、河北省沧州等地,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丝小枣生产、宣传战。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得出一个判断,在这场刚刚揭开序幕的金丝小枣生产竞争中,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金丝小枣产地乐陵市,抓小枣生产和小枣产品开发落后于无棣、沧州等地。作为乐陵人,我牵挂着家乡金丝小枣产业的发展。我想:在商品经济时代,资源优势可恃亦不可恃。市场的融汇,打破了 “老幼长尊”,冲破了地域界限。乐陵尽管是 “正宗”产地,纵有丰富的资源,你不发展,不寻求突破,很快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也许是自作多情吧,我为家乡小枣生产处境着急呀!我想写一篇争相发展金丝小枣产业的稿子,提醒家乡人莫在 “正宗”的凉席上睡大觉了!

我的想法得到本报农业部编辑王丰的支持,他诚心给我指点和策划,同我商讨了采写框架。从1993年2月12日到24日,我跨区到滨州无棣、河北沧州等小枣重点产区进行调查。其间得到本报驻滨州记者站站长王福录同志、沧州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申志强同志的热诚帮助,使我顺利完成调查采访。回来后写了 《金丝小枣之争》和《来自河北的挑战》两篇通讯。王丰又做了编改,并配发短评。本报先后在5月20日和6月12日刊登。

这两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映。德州地委书记张惠来6月12日看了 《来自河北的挑战》后作出重要批示: “此件请农委、乐陵、庆云同志们阅。沧州地区和沧州市的 ‘大、精、快’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加快经济发展和致富步伐,要发挥优势,抓机遇、抓市场。要求真务实。”

张惠来书记批示后,乐陵、庆云两市县党委、政府都组织 “五大班子”及农业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认真地学习研究,对照批示精神,借鉴沧州经验,结合乐陵、庆云实际,提出以小枣种植、管理、开发 “大、精、快”为目标,实施小枣 “一品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加速发展小枣生产的规划与设想和政策规定,并认真组织了实施。

《金丝小枣之争》在本报刊登这天,是我从事写稿21周年日子。那天写了几笔感言:

今天报纸 (《大众日报》)发了前不久写的 《金丝小枣之争》稿,算作念记往昔,算作祝贺,算作激励走向明天。

去年的今日是写稿20周年,本应好好沉思回想一番,因时值有事缠身,未能如愿。好在,风波已过,污浪平息。有达不到目的的,有从最坏处着眼达到目的的,也算掀过了一页。

人生短暂,又是一条长河。谁也难免遇上个风天雪夜,谁也难免遇上个浊水逆流,冷冷静静地处置,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纪念昨日,珍重今日,努力写好自己的明天。”

1998年7月,我又写了 《稳定责任制,延长承包期,乐陵农民放心培植小枣产业》,这是对老问题反复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30年不变,实际中群众还是怕变;当地年年抓种枣树,还是时紧时松。原因是,中央说政策不变,下面却不断地在变相改变;种枣树效益好,但枣树结果慢,政策多变,群众就种不上劲,谁愿意为别人白劳动呢?

乐陵的枣树,凡是保留下来的都在受益。但是,在一些乡村,成活一棵,其苗子的价值赶上 “金条”了。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农民没有种管积极性,种一茬所剩无几,花费的本钱、工钱太大了。

为了这篇稿子,当时我给本报总编室许衍刚主任附信说: “记者部转达了您们关于给乐陵 (报纸发行大县)写一篇稿子、突出刊发的意见。今和该市宣传部新闻科的杨源水同志写了此稿,传给您们,请您们决定。乐陵连续三年多来抓枣树生产,全市上下下了大力,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四次大面积种植枣树,并把它当成一项产业、一项工业来抓。第一次是明朝万历年间知县王登庸;第二次是建国后60年代中期,李先念副总理视察乐陵后;第三次是1984年至1987年,王坤玉任县委书记时;第四次就是1995年以来李胜玉任书记至今,所下功夫最大,效果最明显 (与解放以来前两次比较)。”

进入21世纪,乐陵金丝小枣生产不断发展,我依然关注着家乡小枣产业的发展,一旦得知好消息,从不放过宣传机会,写了一批稿子,像 《一棵 “冬枣王”带出十万子孙》、 《乐陵拍卖3500株古枣树今年果实采摘权, 1600岁 “枣王”采摘权拍得6000元》、 《四月鲜枣挂满枝》等。

几年前,我根据自己对乐陵金丝小枣的认识和理解,想写一篇关于小枣的全貌文章,又觉得把握不了,便打电话向我敬重的本报农业部原主任许学芳请教。他说,你就写小枣趣事,用讲故事的形式放开写。但是只写了个开头,没能写出来。 2008年8月,受写通讯 《土豆新论》启发,突然感觉写小枣也有灵感了,乘兴写了一篇通讯 《小枣新论》,与 《土豆新论》作为姊妹篇。我个人认为, 《小枣新论》是继金丝小枣之争》以后又一篇比较有深度的稿子。很遗憾,这篇通讯发给本报要闻版,没有采用。欲转给县域版,编辑说只能发1500字以内篇幅,原稿3000多字,我舍不得被拦腰砍断,放弃了给县域版。后来,在 《德州日报》刊登。

我对 《小枣新论》很留恋,曾几次与本报经济部副主任李鹏飞说起此稿,得到他的肯定。 2012年4月,我把 《小枣新论》发给了李鹏飞。鹏飞看后认为,这篇通讯可以破一为二,从枣文化角度写一篇,从枣经济角度写一篇,不妨先写枣文化,题目叫 《枣树三千年》。我很赞同鹏飞的意见,我知道自己的本事远远不够了,与鹏飞商定,我“敲锣”,他 “定音”。这样,在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玉胜配合下,我草写了 《枣树三千年》,然后把稿子撂给鹏飞。我佩服鹏飞,他对历史和经济很有研究,掌握知识宽泛,文字功底深厚,写作新闻独具风格。同年10月中旬,鹏飞大刀阔斧重构改写了稿子。 18日, 《枣树三千年》以其靓丽姿容从本报向读者款款走来。我由衷感谢鹏飞对枣乡人、对金丝小枣的厚爱。

可以肯定地说, 《枣树三千年》是最近60年来写乐陵金丝小枣的最精彩的一篇新闻作品,也是第一篇比较全面从文化视觉写金丝小枣的新闻作品。它就像金丝小枣家族中的骄子无核小枣——佳品也!

回想自己几十年不间断地写家乡的金丝小枣,追问自己为什么放不下小枣情结?借用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我的心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乐陵金丝小枣树的根,扎在了我的心上。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