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红枣网 » 红枣资讯 » 红枣文化 » 枣乡风情 » 正文红枣文化 / 市场行情 / 分析预测 / 种植技术 / 关注枣农 / 政策法规 / 加工技术 / 食品安全 /

张家窝 种枣将近三百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0    作者:中国红枣网    浏览次数:1129

原标题:张家窝 种枣将近三百年

枣是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的果品,枣树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之久、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居世界之首。《诗经》中有:“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记载,可见,枣从很早时起就已成为我们的重要作物。

据考证,枣最早的栽培中心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到了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南北各地。枣树全身都是宝,又易于栽种,得到乡民的喜爱自在情理之中。历史上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也注意到枣树的经济价值,在《嘉靖河间府志》中就曾记载,明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曾命工部行文:“教天下百姓务要多种桑枣……栽后过数,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全齿充军。”从此,冀中平原枣树成行,绿影婆娑。

本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是著名的枣乡,这里的枣在旧时就是天津人值得骄傲的名产之一。据《张家窝镇志》记载,张家窝地区枣树种植可以追溯至清雍正年间,从那时开始,枣树就在张家窝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陪伴乡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张家窝镇的枣颇具地方特色,其品种主要有快枣、二秋、苠枣三种。快枣早熟,形近球形,品质上等,酸甜适口;二秋果实为长圆形,果面光滑,呈紫红色,果肉多汁,口感酥、脆、甜;苠枣果实为椭圆形,味极甜,呈深红色,果肉致密,不仅可以鲜食,而且耐储运,可晾干枣

张家窝镇地势平坦开阔,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着得天独厚的枣树生长环境。《张家窝镇志》上说:“其境内枣树最大树龄有260年,历史上海河流域水灾频繁,仅1917年和1939年的两次洪水,淹死枣树面积1000多亩。”可见当年枣树种植面积之大。枣树适应性强、耐盐碱、抗干旱,在一般较肥沃的土地上能健壮生长,开花结果。

张家窝镇的枣颇具地方特色,其品种主要有快枣、二秋、苠枣三种。快枣早熟,形近球形,品质上等,酸甜适口;二秋果实为长圆形,果面光滑,呈紫红色,果肉多汁,口感酥、脆、甜;苠枣果实为椭圆形,味极甜,呈深红色,果肉致密,不仅可以鲜食,而且耐储运,可晾干枣。

张家窝镇高家村村民王宝玉今年70岁,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窝人,他这辈子与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回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张家窝地区的农民很穷,靠种植谷子和玉米为生,每年粮食产量很小。除了粮食之外,那时村里还有一些枣树,“枣树很皮实,只要种活了就不会有太多病害,过去张家窝用的是运河水,水质很好,种出来的枣子很甜,那时候谁家有棵枣树,就像是一个小财主。”

在王宝玉的记忆中,过去的枣树一般有4米多高,巨大的树冠成为村子里独特的景致;除了售卖鲜枣、晒制干枣之外,那时村民还会将很少的一部分枣子存下来,放在酒里泡成醉枣,在那个年代,醉枣是过年时最美味的小吃,孩子如果能在过年时吃上几颗醉枣,就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享受

当时张家窝镇出产的快枣、二秋、苠枣果实成熟期分别在8月初、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果实生长期分别为60天、75天和90天。特别是立秋时成熟、鲜脆且酸甜可口的快枣,是过去天津水果市场不可或缺的品种,远近闻名。王宝玉说,过去的农民收获枣子之后,人力挑着担子到城里去卖,能得到一笔不错的收入。

王宝玉告诉记者,和现在不同,当初村里没有大规模的枣树林,即便是拥有枣树的人家,也只有几棵树而已。按现在人们的眼光来看,那时农民照顾枣树的技术非常粗放,春天人们会给树周围刨土、锄草、浇水,王宝玉儿时还曾帮助大人们给树“开枷”,即将枣树的老树皮剥去一部分,促进新皮生长,“待枣树发芽,人们一般就不照顾它们了。庄稼人把地看得像金子一样珍贵,那时枣树种得稀疏,农民还会在树间套种豆子、棉花、玉米等。”

在王宝玉的记忆中,过去的枣树一般有4米多高,巨大的树冠成为村子里独特的景致。到了秋天枣子收获之时,村民们用大竹竿将枣子打落在地,“过去的枣子皮厚,不怕磕碰,现在的冬枣不一样,皮薄,得人工采摘才行。”除了售卖鲜枣、晒制干枣之外,那时村民还会将很少的一部分枣子存下来,放在酒里泡成醉枣,在那个年代,醉枣是过年时最美味的小吃,孩子如果能在过年时吃上几颗醉枣,就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享受。

王宝玉是响应政府号召,在村中带头投入冬枣种植的村民之一,到现在,他种冬枣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从每年开春到10月下旬,王宝玉几乎每天都在自家的枣树林中劳动

如今,张家窝镇虽然还有老枣树,但自2001年开始,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工程,镇里广泛种植皮薄质嫩、脆甜适口、鲜香多汁、果肉丰盈的冬枣。

王宝玉是响应政府号召,在村中带头投入冬枣种植的村民之一,到现在,他种冬枣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从每年开春到10月下旬,王宝玉几乎每天都在自家的枣树林中劳动。面对自己精心培育了十几年的枣树,他说:“枣树只要根不坏,活个几百年没问题,枣子年年都有,种枣树的关键是每年要培养新枝,并将老化的树枝砍去,这样结出来的枣子品质才有保证。”就这样,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手指粗细的枣树苗渐渐长大成林。

“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经验,好不容易结了枣子,结果都被虫子咬了,总是留不住果,后来镇上组织我们去了河北省黄骅,向那里的枣农学习,才知道病虫害分季节,到哪个季节容易发什么病,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王宝玉说。经过辛勤栽培,到了2005年,村里迎来了第一批采摘的游客,之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天津市民慕名来到张家窝镇品尝这里的枣子,让村民们尝到了冬枣种植的甜头。“有时候,这些来采摘的人也会和我聊天,问我天天干活累不累,我说,看着枣林效益好,我还是愿意干下去。”王宝玉说。

如今,张家窝镇的枣农从水、肥、管理等环节入手,采取现代化技术管理,使此地的冬枣具有果实色泽艳丽、皮薄肉脆、果肉细嫩多汁、有浓郁的枣香味等特点。对于王宝玉来说,枣树已经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今,他的孩子已经离开村子到镇上生活、工作,而他依旧留在村子里陪伴着自家的枣树,他说自己舍不得抛弃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白天在枣林里干活儿,晚上我就喜欢躺在热炕上,炕下烧的是白天修剪下来的枣枝,那叫一个暖和啊!”

红枣信息网提示:“如果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删除!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分享与收藏:  红枣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